我想谈三点认识,一个是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第二个是要把握住当前的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包括钢材市场的运行趋势,第三个是未来钢铁行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把握
今年的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取向非常集中地体现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用四个关键词去把握它:
第一个关键词叫稳健。今年的经济环境是比较稳健的,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对今年的宏观经济预期是多年来第一次在这一个区间,6%到6.5%。反映出什么事情?就是一个方面来讲,经济的增长不希望它低于6%,这有两个方面去考量它,一个就是从战略的目标来考虑它。2020年中国经济要比2000年翻两番,专家们测算明年要翻两番的话,经济增长率必须在6.18%,所以今年低于6%的话,明年实现翻两番就有很大的压力。因此从战略的目标来看,经济的增长不应该低。第二个从现实的经济运行情况看,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就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安排的就业目标是1100万。要实现1100万的就业目标,经济增长率也不应该低于6%。
另外一方面更要关注的就是他为什么要提6.5%?这说明整个中国经济的运行发展到现在,并不希望无限制的扩张,并不希望经济的增长速度在6.5%以上去运行。原因在哪?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过程中还要防风险,这个很关键。如果说经济增长率过快,超过了6.5%,甚至超过了7%,有没有可能做到,有可能,那要加大投资。这就形成很大的风险。所以说今年的国民经济目标增长6%到6.5%,这是非常科学的,它是值得考量的,能够保持在6%以上的增长,就没有必要担心断崖式下跌的想法。能够控制在6%到6.5%之内,我们可以放心的是经济增长的风险可控。
第二个关键词叫公正。在过去的那些年代,我们更多的讲究效率,公平和效率之间可能更加侧重于效率。十八大以后,我觉得政策取向倾向于公平公正。这一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公正这两个字应该说是最受广大的企业家们欢迎。比如说减税降费,制造业的增值税率由16%降到13%,运输和建筑业的税率从10%到9%。不要简单的认为减了三个百分点或减了一个百分点,能有多大的意义,它更体现的是社会的公平,市场环境的公平。通过这种分配方式的调整,使得整个营商环境更加公平,更加有利于企业在公平的环境下激发自己的活力。李克强总理有一句比较精彩的话,叫做要用公正的监督来促进公平竞争。
第三个关键词叫均衡。市场的均衡发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的是要通过供需两端发力,来推进经济的平稳增长。从供给侧来讲,要做供给侧创新,要通过创新驱动、创新引领发展来形成新的动能。它提了三个方面,我觉得这是大家一定要关注的,特别是第一条,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要用先进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进行融合,通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来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第二条是要加快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第三条是要加大科技创新的支撑力度。
从需求来讲,提出了一个今年非常时髦的概念,要构建强大的国内市场,也就是说需求要立足于内需。内需分两部分,一个是消费,一个是投资。消费空间有很多,但是提的最突出的是一老一少,要通过养老产业来推动需求的增长,还有少年幼儿的生活成长过程中,他们所需要的消费。对投资也谈得非常精确,铁路的投资8000亿,公路水运的投资18100亿,高科技的网络建设投资要增加400亿等,所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从供需两侧发力,通过供需的均衡增长,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第四个关键词叫做协调,城乡之间的协调,东西部之间的协调,还有就是贫富差距的缩短。要协调发展,也给我们提出了在发展空间上的重点。中西部地区在发展空间上肯定是更大一些,农村的发展潜力也更大一些。
从我对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领会今年的宏观环境和宏观政策取向,我的一个基本概念就是今年的政策环境给你提供规模扩张的空间并不大,但是给你提供一个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我要是老板,首先要定位的就是我今年规模扩张要放在次要位置,要利用政策环境去提高利润空间。这一个基本认知应该形成共识。
当前宏观经济的运行趋势和钢铁市场的基本趋势
从今年开局的数据来把握全年的经济运行和钢铁市场运行,我觉得叫做缓中趋稳,这四个字还不能完全表达这个基本的特征,应该说经济运行在趋缓中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因素。
首先来看,当前的经济确实还有下行的压力,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代表经济增长速度的工业增加值一二月份是5.3%,跟去年12月份的5.7%相比,回落0.4%。PMI指数连续三个月都在50以下,2月份是49.2,比1月份又回落0.3个百分点。这些数据都反映出当前的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一个下行的压力。
但是另外一方面,它确实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因素,第一个积极因素是需求在稳步回升。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在50以下下滑,到2月份回升到了50以上,反映出需求确实开始出现回升的迹象。3月份我们也做了一个初步的调查,新订单指数不仅仅回升,可持续性增强了。据我们了解,相当一部分产业2月份的订单,排产可以安排到5月份,说明这个市场的需求确实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因素。
第二个积极因素,国家统计局的投资数据,这跟钢铁是有关系的。去年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是5.9%,今年一二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回升到了6.1%,回升两个百分点,就是上万亿的回升。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迹象。
第三个积极因素就是市场趋于活跃。我们有一个指数,叫购进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都是回落的。钢铁行业也有感觉,去年下半年确实回落比较快。2月份购进价格指数大幅回升五个百分点以上,反应出市场的活跃度进一步增强。
第四个积极因素就是平衡增长。PMI指数中有两个指数来反映供需,一个是反映供给的生产量,2月份是回落的,另外一个是反应需求的新订单指数,2月份是回升的。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代表供给的生产量指数高于代表需求的新订单指数,但是今年2月份反过来了,2月份新订单指数高于生产量指数。当然生产量受春节淡季的影响,去掉这个干扰,市场的供需还是基于一种均衡的状态,或者是它更加向平衡的方向在发展。市场平衡了,整个经济运行才能够稳定,企业的经营才能把握得住。
经济运行的基本趋势,应该说比预期的要好。但是钢铁行业有点问题,钢铁的PMI指数,正好跟整个宏观环境是相反的一种走势。2月份钢铁产量是回升的,订单指数是回落的,产成品库存有明显的回升,所以价格是在震荡中,始终也不太可能上去,也跌不到哪去了,因为价格处在一个比较合理的价位。
钢铁产业它的问题在哪?我觉得问题不在需求方。特别是今年,感觉很明确了,需求能保证平稳增长的态势。问题是要把握住供给,粗钢产量控制在8亿吨左右,市场就好,钢铁市场的供需关系要保持一种均衡状态。
未来钢铁市场的基本方向
钢铁行业大方向很明确,就是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它的机遇在哪?我觉得机遇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存量,通过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形成更高的利润空间。
核心就是降成本。一个企业取得效益的路径只有两条,一个就是规模扩张,钢铁行业已经走不通了。第二个就是降成本,提高效率空间。劳动力成本降不了,原材料成本也是在波动中上升的。能降的就是物流成本。钢铁产业的物流成本有多少?我们做了一个初步统计,钢铁产业的物流费用率,也就是物流成本和销售额之比,是10%。国外是个什么状况,国外不做物流费用的,只有日本做。日本的物流费用率在5-6%,我们比日本要高出四个百分点,换句话说,我们的物流费用率由10%降到6%,2800亿的效益空间就能够形成。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规模。
降成本对钢铁行业未来高质量发展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而降低成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转型升级,要改造提升,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话叫改造提升生产组织方式,发展供应链,通过整合优化把降成本的空间做到极致。
第二个机遇是融合。报告中要求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我觉得这也是钢铁产业要做的。融合的过程是什么?就是钢铁产业服务化。
服务化过程至少有三个方面是可以做,一个就是产业加物流,形成先进的钢铁生产和现代的物流融合。还有一个就是生态圈,现代生产加现代物流的过程中,整合上下游的企业,过去你可能就跟一个贸易商有关系,现在你可能跟物流商、仓储都有关系,形成了一个以你为核心的生态圈。有了这个生态圈,你就可以做融资服务,提供金融服务。第三个服务就是数据化服务。一个典型的例子。兰格和天津友发共同形成的这个服务平台,通过这个服务平台,你的钢铁,加物流加金融,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链。
第三个机遇就是国际化。未来的几十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就是两条,一条是基础设施建设,一条是技术创新。这对于中国是一个极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我们要能够真正走出去,实现钢铁的国际化。 |